研究分享:企业实施二元创新的有限资源动态配置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31日        点击数量:977

作者:刘志迎 ,路锋

原文刊于《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年第4期

 

写作缘起

       企业是创新主体,企业创新战略选择是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要命题,二元创新一直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企业只有利用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两种行为平衡发展,兼顾短期和长期绩效,才能避免“成功陷阱”或“失败陷阱”,保持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现有研究均把企业资源有限作为分析创新二元性的既定约束条件,重点分析或者实证研究实施二元创新的前因、中介、调节和控制变量,而有限资源如何在二元创新中的分配问题鲜有研究。本研究聚焦在企业实行二元创新的有限资源动态配置机制。研究认为,企业资源分配比例与上一期的绩效差值有关,基于有限资源的二元创新活动都将促进知识水平以及绩效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据模拟。

 

 

核心内容

       在文献阅读的过程中,本研究发现国内外文献对于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定义以及两者的关系研究各有不同,对于两种创新的协同发展模式(二元式/点断式)也有不同的争论,本研究主要在March开创性的观点基础之上,结合后续国内外学者对于两种创新之间关系以及二元权衡之间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之间的关系,两者二元权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有限资源在二元创新中的分配问题。

      研究认为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是正交关系,因此,企业可以同时追求和发展两种创新行为。在权衡两种创新行为时,应采取二元法,而不是点断法。考虑到利用性创新主要影响短期绩效,而探索性创新主要影响长期绩效。按照企业行为理论,将每一期的目标绩效和实际绩效之间的差值作为下一期资源分配策略的依据,并考虑到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各自的特点,引入了知识水平作为中介,形成完整的动态资源分配循环,有以下3个主要函数。

     (1)资源配置比例模型。根据企业行为理论,研究企业行为时,确定的绩效水平远不如相对某个参考点(管理层希望达到或超过的点)的相对绩效更有意义。管理者通过与目标绩效对比来评价企业的实际绩效是相对正的或负的,并通过该差值来影响其行为。当企业的实际绩效大于目标绩效时,企业再做决策时可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在下一期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探索性创新;反之亦然。

     (2)知识水平函数模型。知识水平在平衡二元创新的过程中是不断积累变化的,同时它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组织环境、任务特质以及组织成员间的交互。内部研发投入是企业内部知识源,企业对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投入分别影响了知识宽度和深度的积累。因此,知识积累发生在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过程中,每一次利用性创新和探索性创新进程都有知识积累过程,其中来自于探索性创新的知识积累滞后一期。

     (3)知识产出函数模型。企业知识累积和知识源的扩展,可以直接地增强创新能力;通过新获得的技术与自身已有知识相结合并进行转化与应用,从而影响创新绩效。每一期知识水平积累到一定程度,将转化成产出,投入生产获利。企业从知识源获得知识可以直接地增强创新能力,或者通过获得的技术与自身知识结合进行转化与应用从而影响创新绩效。每一期知识水平积累到一定程度,将转化成产出,投入生产获利。

       理论推演并进行数据模拟,得到如下结论:与利用性创新导向企业相比,探索性创新导向企业长期绩效明显更优。而且探索性创新导向企业对绩效越敏感,长期绩效越好;反之,利用性创新导向企业对绩效越不敏感,长期绩效越好。

 

 

研究贡献

      从理论上来看,以二元创新战略选择为立足点,将企业行为理论和基础资源观纳入到二元创新的研究中,并引入知识水平概念,作为二元创新最直观的结果变量,延伸了二元创新领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改善了二元创新有限资源的动态配置机制,将影响资源分配的重要影响因素,即相对绩效考虑在内,既作为本期的结果变量,又作为下一期的前因变量,通过动态的方法将该机制形成完整的回路,解决了既定二元创新战略下有限资源配置问题。

       从实践意义上来看,本研究为企业实施二元创新战略针对创新资源投入策略理清思路,同时将不同企业类型的性质考虑在内,结合实际,为各种类型的企业动态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作用。

 

 

未来展望

       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二元创新的前因、中介、调节变量的研究,本研究仅仅对既定二元创新战略下有限资源分配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针对探索性创新的设定是每4期或每8期成功一次,并以此体现探索性创新的潜在风险。未来研究中,可以将其风险和难度设定相应参数加入到函数中进行讨论。另外,还可以在既定二元创新战略下讨论资源扩充相关途径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入该主题的研究。

 

作 者 简 介

       刘志迎,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案例中心主任,工商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本团队长期从事技术创新管理研究,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创新与互联网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余篇,著作10多部;主持或参加国家、省部级等各类课题50余项;荣获国家研究咨询一等奖、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名家称号,获得全国优秀百篇案例奖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