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享:成王败寇?失败正常化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05日        点击数量:2781

作者:于晓宇、梅晨、陶向明、贾迎亚

 

写作缘起

在QQ、微信、“王者荣耀”等众多明星产品的光环笼罩下,腾讯似乎成为了百战不殆的“最佳新产品孵化器”。然而,腾讯并不是神,光环之下的“爸爸”也不乏未能成器的“儿子”。2017年一份腾讯“阵亡全家桶”的出炉,向我们展示了与光环同行的“阴影”,其中不乏腾讯搜搜、腾讯微博、朋友网等具有较高知名度却最终以失败告终的项目产品。据悉,腾讯内部通常会有多个团队并行开发同一款新产品,一个产品成功后,其他竞争失败的产品就以产品组合的方式整合运营到到成功的产品中,而不是一花开后百花杀。马化腾在2012年致合作伙伴的信中也谈到:“在面对创新的问题上,要允许适度的浪费。没有竞争就意味着创新的死亡,即使最后有的团队在竞争中失败,但它依然是激发成功者灵感的源泉……”。

面对这种与传统“成王败寇”价值观相悖的新产品开发及其失败的管理机制,本文感兴趣于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了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绩效上的表现?带着疑问,本文回顾了过往研究,希望从中找到理论研究方面的解答。本文发现:过往关注组织文化尤其是失败管理文化的研究较少,部分研究强调了宽容式领导、团队宽容氛围的重要性,然而宽容失败仍将失败视为需要被宽容的耻辱,会给被宽容的个体带来心理与情感上的压力,导致个体可能为了避免背负“情感债”而选择隐瞒失败,提升了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小失败被酝酿成大失败的风险;失败正常化是Shepherd及其同事在调研科研团队时提出的概念,强调组织将失败视为正常事件,既不惩罚失败,也不奖励成功,而是将失败看作成功的必经阶段,有助于扭转组织成员固有的“成王败寇”偏见。本文借鉴该项研究,针对上述实际现象与过往研究空白,关注失败正常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核心内容

在本研究中,本文首先考察失败正常化的组织文化是否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产生影响。其次,依据组织学习理论,针对组织中存在的两类失败(即执行不到位和意识不到位),从行为视角出发引入并探索拼凑行为、失败学习行为这两类独特的学习行为在上述关系里的中介作用。此外,由于失败学习行为有助于组织成员交叉共享信息,能够促使组织成员更全面地认识手头资源,发现更多的资源组合方式,进而触发拼凑行为。因此,本文同时探究失败学习行为对拼凑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它们在失败正常化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最终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随后,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法,基于315家高科技企业的经验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证实了上述全部研究假设。研究表明,组织失败正常化的程度越高,组织成员采取拼凑行为、失败学习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组织在新产品开发绩效上表现优于同行竞争对手的可能性也越高。

 

研究贡献

本研究实证检验了失败管理文化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一方面证实了失败正常化的组织文化能有效激励组织成员从失败中学习并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弥补了过往探讨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失败管理文化的关注不足;另一方面,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引入并探索了拼凑行为和失败学习行为在失败正常化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中扮演的中介传导机制(包括独立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既验证了Baker和Nelson关于“允许试错是产生拼凑的土壤”的猜想,也进一步佐证了过往强调失败学习行为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作用的研究;此外,链式中介效应的存在,说明拼凑行为的产生不仅需要一个允许失败与容忍挫折的环境,还需要组织成员充分交流、探究失败发生的根本原因,反思既有前提、假设或组织规范的局限性,从而跳出“惯例”约束,充分发掘并利用手头资源。

本研究试图对传统的“成王败寇”等世俗智慧提出挑战,结合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以下实践启示可供业界参考。①企业需营造失败正常化的组织文化,扭转传统世俗文化价值观对组织成员根深蒂固的“反失败”偏见的影响。②项目失败后,企业可以有意识地鼓励组织成员采取拼凑行为,以战略性的视角看待项目与资源,实现变“废”为“宝”、妙手回春。③失败的产生并非孤立事件,组织需为组织成员提供交流、探讨失败的机会,促使失败经验从个人知识转化、沉淀为组织知识,实现举一反三,最大化从失败中学的价值。

 

研究展望

本研究难免存在一些局限,希望能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例如,正常化氛围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组织规范、流程、仪式进行支撑。本文改编的Shepherd等开发的研究量表,侧重于关注组织成员感知到的失败正常化氛围,难以体现组织如何在组织制度、政策上设计失败正常化。未来研究可以结合深入的实验设计方法,开发出更加全面细致地量表。其次,本文针对组织中存在的两类失败分别引入拼凑行为和失败学习行为作为中介变量,但由于实证研究方法的限制,无法从数据上区分两类失败,难以对比检验两类行为在解决两类失败上的效果。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案例研究、扎根研究等质化研究方法,更进一步检验本文模型。

 

 

作者简介

 
 
 

于晓宇(1982—),上海大学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业、创新、战略。

 

梅   晨(1995—),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失败学习。

 

陶向明(1989—),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业失败、组织学习。

 

贾迎亚(1990—),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师资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战略领导力、薪酬差距、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