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4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数字经济发展
    • 数字化悖论:企业数字化对创新绩效的双刃剑效应

      2022, 34(2):1-12.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035

      摘要 (2768) HTML (2163) PDF 762.94 K (553) 收藏

      摘要:企业数字化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日益受到企业和学术界的关注,然而在商业实践过程中企业会面临数字化悖论的困境。本文从技术跃迁理论和战略匹配理论视角出发,基于283份企业数字化调查问卷的实证数据,探究企业数字化对创新绩效的双刃剑效应以及组织柔性对企业数字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与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形关系,组织柔性正向调节数字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当前对数字化悖论的理论解释,并为企业实施数字化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启示。

      • 0+1
    • 数字经济下制造业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组态研究

      2022, 34(2):13-26. DOI: 10.13581/j.cnki.rdm.20211087

      摘要 (846) HTML (1527) PDF 992.34 K (487) 收藏

      摘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261家制造业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企业外部因素(数字环境、融资环境、技术环境)和内部因素(内部管理能力、资源获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对制造业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多重联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单个因素并不会构成高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但自主创新能力对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普适作用;数字环境主导下资源与创新驱动型、数字环境助力下自主创新驱动型和企业内部自主创新驱动型三种组态可以促进高企业转型升级,不同组态代表着不同内外部环境下转型升级的多重实现方式,尤其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数字环境与企业内部环境对企业转型升级存在协同效应;非高企业转型升级也包含三种组态,它们均显现出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问题,再次印证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并从整合视角挖掘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从而推动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研究。

      • 0+1
    • 双边市场、多边市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工网络的超边际一般均衡分析

      2022, 34(2):27-40. DOI: 10.13581/j.cnki.rdm.20211198

      摘要 (844) HTML (714) PDF 2.20 M (354) 收藏

      摘要:随着传统经济时代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变迁,市场组织模式不断从单边市场向双边市场和多边市场转型升级。本文将市场组织模式的转型视为分工网络的演进过程,运用超边际分析和数字模拟方法揭示单边市场向双边及多边市场转变的内在机制及条件,并阐释这一结构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当综合学习成本较低时,市场交易效率的充分改进将驱动单边市场、双边市场和多边市场顺次成为均衡模式;当综合学习成本和市场交易效率都较高时,单边市场将被逼迫向双边市场和多边市场转型;当综合学习成本很高时,无论市场交易效率多高,多边市场都是唯一的均衡模式;单边市场向双边和多边市场模式的转型伴随着产业资本化程度的上升,这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单边市场向双边市场的转型,但却不利于中后期多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过度无序扩张不利于数字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程度越高的产品越会选择双边市场交易模式,而标准化程度越低的复杂产品则更倾向于选择多边市场交易模式;市场组织模式变迁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市场有效供给增长、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和提升人均真实收入等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0+1
      • 1+1
      • 2+1
      • 3+1
      • 4+1
    • >农业创新发展
    • 互联网、农地流转与可持续生计

      2022, 34(2):41-53.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684

      摘要 (627) HTML (807) PDF 1.24 M (369) 收藏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下,利用“互联网+”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和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自然、物质、金融、社会、人力和心理6个资本维度测度可持续生计,理论与实证结合研究互联网、农地流转影响可持续生计的内在机制,并验证了互联网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通过社会嵌入机制和推动电子商务促进农地流转(转入和转出);互联网通过推动家庭农地转入进而提高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互联网、农地转入显著促进可持续生计能力中人力、金融和心理资本的存量积累,异质性分析显示互联网和农地转入对教育水平和可持续生计水平不同的家庭影响效果各异;互联网推动农地转出促进农户即期收入增加。最后提出建议,应加强农地交易市场的互联网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扩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优化农户生计资本配置;差异化施策,促进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

      • 0+1
    • 环境规制、空间效应与农业绿色发展

      2022, 34(2):54-67.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715

      摘要 (2077) HTML (1275) PDF 1.20 M (783) 收藏

      摘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基本保障。通过全局GML指数法测度农业绿色发展,在检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系统分析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自愿型三种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直接和间接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依赖于绿色技术进步“单驱”驱动;农业绿色发展并不是空间随机分布的,存在“高—高”和“低—低”集聚的正相关现象;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都具有显著的U形影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本地和邻近地区不具有显著性影响,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从异质性及空间角度讨论了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扩展了环境规制与农业绿色发展关系的研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 0+1
      • 1+1
    •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空间经济效应基于种植业专利的实证研究

      2022, 34(2):68-78. DOI: 10.13581/j.cnki.rdm.20211602

      摘要 (766) HTML (672) PDF 655.12 K (408) 收藏

      摘要: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以专利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考虑技术存在溢出效应,如何科学评估中国农业专利对农业经济的实际贡献水平,有待深入探究。本文从技术扩散的地理和供需两个视角出发,基于1985—2017年31个省级行政区种植业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累积有效发明对经济产出的贡献和空间构成。研究发现:不同空间矩阵下,专利技术对农业产出的显著贡献均仅次于化肥和劳动;反距离矩阵下,专利产出因区域间知识流动而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理相邻矩阵、技术相似矩阵和产业相似矩阵下,专利的空间溢出效应则显著为负,但仍小于正向直接效应。专利的溢出效应方向表明,专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既包括随距离而衰减的技术扩散产生的积极效应,也包括同一农业区划中因产权排他性产生的抑制效应。因此,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应该统筹本地和周边地区专利产出的经济效果,有效利用专利产出,从而推动农业可持续增长。

    • >创新生态系统
    • 企业知识基础与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

      2022, 34(2):79-90.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960

      摘要 (1060) HTML (1160) PDF 1.08 M (380) 收藏

      摘要:基于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探究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知识基础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通过引入参与度和辅助机构支持,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高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和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广度正向影响价值共创,知识深度与价值共创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参与度在知识基础与价值共创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辅助机构支持正向调节知识基础与参与度的关系。本文从内部知识基础和外部关系特征的角度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机制,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为培育创新生态系统并实现价值共创提供决策借鉴和实践启示。

      • 0+1
      • 1+1
    • 医药制造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机理研究

      2022, 34(2):91-102. DOI: 10.13581/j.cnki.rdm.20211097

      摘要 (702) HTML (704) PDF 2.42 M (428)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对齐鲁制药技术创新历程的调查,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依据6C研究框架探索了医药制造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机理。研究发现,齐鲁制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经历了新兴和多样化两个阶段,新兴阶段生态系统成员较少、结构松散、开放性差,技术创新重点关注价值获取;多样化阶段,创新生态系统成员增加,结构完善,开放性强,技术创新重点关注价值创造。在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不同阶段,核心主导者动态变迁,不同主导者行为及其作用机理不同。企业使能能力和赋能能力的构建共同推动了医药制造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性演化和升级。基于此,本文打开了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核心驱动力量和作用机理的黑箱,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生态系统可利用性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启动机制基于京东的扎根探索研究

      2022, 34(2):103-116.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064

      摘要 (853) HTML (791) PDF 2.59 M (369) 收藏

      摘要:如何利用已建构的商业生态系统,高效开启焦点企业的商业模式,是理论界和实业界的重要议题。本文从商业生态系统的“可利用性”角度出发,在识别生态功能/属性基础上,匹配焦点企业的生态位角色及策略,以探究新商业模式的开启机制,并以京东为例开展扎根理论研究。研究发现:处于商业生态系统中心的焦点企业,通常面临“动机缺失”“能力缺乏”与“主体缺位”等商业模式启动挑战。焦点企业(生态主)应该利用生态系统的功能属性(展示主场、学习俱乐部、引力磁场),定位“愿景展示者”“知识协调者”和“服务主导者”角色,匹配“共赢”“赋能”“吸引”的生态圈策略。本文旨在为新经济背景下新商业模式的开启提供借鉴,同时为商业生态系统与商业模式启动的过程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 0+1
      • 1+1
      • 2+1
      • 3+1
      • 4+1
    • >创业研究
    • 新创企业合法性研究动向与路径演变

      2022, 34(2):117-133.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844

      摘要 (1202) HTML (1462) PDF 891.03 K (357) 收藏

      摘要:随着制度理论的研究转向与创业实践的蓬勃发展,新创企业合法性研究在纵深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基于合法性框架,本文围绕合法性概念、合法性影响、合法性评判、合法性标准与合法性变化五大核心议题梳理了新创企业合法性研究的发展线索。在此基础上,根据时空权变性(静态—动态)与评判差异化(同质—异质)两个维度构建分类框架,分析和归纳新创企业合法性研究的不同思路与取向,指出该领域整体上由“静态同质”转向“动态异质”的发展路径。本文指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合法性门槛的多重性与动态性、合法性标准的异质性与动态性、媒体呈现作为合法性评判依据与获取工具等议题,同时对跨制度情境的比较分析与中国情境下新创企业合法性研究提出建议与展望。

      • 0+1
      • 1+1
      • 2+1
    • 技术创业孵化平台价值创造过程:一项多案例研究

      2022, 34(2):134-148.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979

      摘要 (606) HTML (1403) PDF 827.91 K (339) 收藏

      摘要:作为国家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技术创业孵化平台的价值创造效率对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聚焦“技术创业孵化平台如何实现价值创造”这一核心问题,本文以4家技术创业孵化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依托“基础—逻辑—实现”的重点环节探究技术创业孵化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作为技术创业孵化平台价值创造的基础环节,技术创业孵化平台不仅能够帮助创业企业克服内部新生障碍,还能填补外部科技成果产业化投资空谷,并通过持续创新孵化模式、构建丰富的孵化生态体系,促进价值创造。目标选拔与潜力挖掘、优势网络布局、战略性资源获取与利用作为技术创业孵化平台价值创造内在逻辑的起点、关键和核心,分别属于价值创造过程的初始起步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和实质推进阶段。技术创业孵化平台通过在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环节构建定制化机制、整合化机制和功能化机制,提高孵化广度和深度,进而实现科技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多元共造。本文拓展了现有的孵化平台和价值创造相关理论,同时对于提高技术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和在孵企业的联合价值创造效率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0+1
      • 1+1
    • 裂变创业企业如何跨越双重合法性门槛?基于组织身份视角的双案例对比研究

      2022, 34(2):149-163.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408

      摘要 (606) HTML (664) PDF 985.34 K (506) 收藏

      摘要:裂变创业企业由于其遗传特性而通常被认为具有天生的合法性优势,然而实践显示,不少裂变创业企业脱胎于业务失败的母体企业,因此面临着组织合法性的挑战。通过双案例对比研究,本文发现,母体企业在业务失败的情境下,裂变创业企业面临源于裂变活动和创业活动的双重合法性门槛;裂变创业企业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组织身份变革路径获取认知合法性和社会政治合法性,以跨越合法性门槛。本文深化了裂变创业企业合法化策略的研究,对母体企业业务失败情境下的裂变创业活动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0+1
      • 1+1
      • 2+1
      • 3+1
    • 数字时代国际创业企业的技术实力对国际创业模式影响机理的多案例研究

      2022, 34(2):164-178.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829

      摘要 (817) HTML (654) PDF 730.48 K (400) 收藏

      摘要:数字时代,以数字技术为运作规则重构了国际创业企业(IEE)利用信息不对称性建立竞争优势的可能,技术实力作为制造业企业立身之本,在国际创业中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凸显,其如何影响IEE国际创业机会识别与国际创业模式设计成为亟须解决的关键议题。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8家制造业国际创业企业,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成为制造业IEE建立竞争优势主要来源的技术实力包括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两个维度,两者的动态组合将体现不同类型IEE的技术实力演化。技术水平低或技术能力弱的IEE采用被动型国际创业机会识别,技术水平高或技术能力强的IEE采用主动型国际创业机会识别。依托不同的机会识别方式,IEE会采用不同的数字国际创业模式导向,被动型国际创业机会识别与数字生产导向对应,主动型国际创业机会识别与数字客户导向对应,从而根据技术实力与国际创业机会识别类型的协同演化,两种数字国际创业模式导向组合成技术落后、技术追赶、技术断代和技术领先4种数字国际创业模式。在此过程中凝练不同技术实力IEE的数字国际创业模式模型,为IEE在数字时代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启示和指导。

      • 0+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

×
专栏征稿|人工智能与组织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