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海尔链群合约:一种针对创新的动态治理模式
    刘明宇
    2022, 34(5):48-60. DOI: 10.13581/j.cnki.rdm.20211443
    [摘要](3382) [HTML](1158) [PDF 1.48 M](0) 引用文本
    摘要:
    物联网时代的需求具有个性化、多触点、交互式、动态化的特征,传统的科层组织难以与用户进行零距离交互、做出快速反应。链群合约是由海尔首创的,在物联网时代以快速满足用户体验迭代为中心、体现人的价值第一的全新激励约束机制。链群合约颠覆了传统的企业与市场分工模式,对传统的企业理论提出了重大挑战。通过对海尔链群合约进行理论分析和案例解剖,揭示了合约执行内部化带来效率提升,以及合约不完全性带来的机会成本及其治理原理,分析了剩余索取权在链群中动态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本文以海尔链群合约的管理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企业与市场更复杂的联结形态,并指出创新不确定性与链群合约效率等需要进一步研究。
    2  数字化悖论:企业数字化对创新绩效的双刃剑效应
    余菲菲,曹佳玉,杜红艳
    2022, 34(2):1-12.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035
    [摘要](2919) [HTML](2163) [PDF 762.94 K](770) 引用文本
    摘要:
    企业数字化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日益受到企业和学术界的关注,然而在商业实践过程中企业会面临数字化悖论的困境。本文从技术跃迁理论和战略匹配理论视角出发,基于283份企业数字化调查问卷的实证数据,探究企业数字化对创新绩效的双刃剑效应以及组织柔性对企业数字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与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形关系,组织柔性正向调节数字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当前对数字化悖论的理论解释,并为企业实施数字化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启示。
    3  数字全球价值链:概念、理论框架与未来展望
    何志伟,孙新波,张明超,何建笃,张庆强
    2023, 35(3):1-14. DOI: 10.13581/j.cnki.rdm.20220995
    [摘要](2538) [HTML](1638) [PDF 1.16 M](0) 引用文本
    摘要:
    以数字经济崛起、数字技术发展、数据生产要素涌现为主要特点的新工业革命迫使全球价值链发生颠覆性变革和重构,催生了数字全球价值链。数字全球价值链作为一种新的价值链形式,需要对其属性特征、理论机制和动力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进一步发展。首先,系统梳理相关文献,聚焦于已有数字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概念,并对其进一步拓展和界定,深化对数字全球价值链的理解。其次,通过归纳和提炼现有研究和实践中关于数字全球价值链的活动表现形式,提炼出数字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全球数据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数字化等相似概念进行辨析。再次,结合数字经济的特点,识别数字全球价值链的投入—产出结构、要素禀赋、治理模式、价值链距离和政策环境五大影响因素。最后,围绕参与主体、动力机制和发展结果搭建数字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地,围绕这一框架提出数字全球价值链未来亟须探索的三类研究方向。研究有助于提升数字全球价值链研究的系统性,为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4  资源协奏及其在异质情境下的作用机制:综述与展望
    黄明,吉祥熙
    2023, 35(2):158-172.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353
    [摘要](2441) [HTML](2440) [PDF 238.50 K](0) 引用文本
    摘要:
    作为资源理论的新发展,资源协奏揭示了管理者通过结构化企业资源、将资源捆绑形成能力以及利用能力为企业创造和发展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首先,梳理了资源主动管理视角下资源拼凑、资源编排、资源协奏的概念和作用机制,并提出资源协奏涵盖了资源拼凑和资源编排的主要内容,可以适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情境。其次,全方位探析了企业资源在水平、垂直、生命周期的异质情境下资源协奏作用机制的研究发展,厘清了企业资源通过资源协奏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具体机理。最后,总结了资源协奏在异质情境下作用机制的整体关系,并提出了资源协奏作用机制未来研究的方向。对资源协奏的概念和作用机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有助于资源协奏研究的发展和完善,对促进企业管理者重视资源主动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5  环境规制、空间效应与农业绿色发展
    郭海红,李树超
    2022, 34(2):54-67.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715
    [摘要](2113) [HTML](1275) [PDF 1.20 M](892) 引用文本
    摘要: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基本保障。通过全局GML指数法测度农业绿色发展,在检验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系统分析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自愿型三种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直接和间接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依赖于绿色技术进步“单驱”驱动;农业绿色发展并不是空间随机分布的,存在“高—高”和“低—低”集聚的正相关现象;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都具有显著的U形影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本地和邻近地区不具有显著性影响,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从异质性及空间角度讨论了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扩展了环境规制与农业绿色发展关系的研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6  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员工顾客双主体参与的中介作用和企业声誉的调节作用
    许虎,金辉
    2023, 35(2):111-128. DOI: 10.13581/j.cnki.rdm.20220953
    [摘要](2026) [HTML](1547) [PDF 222.21 K](0) 引用文本
    摘要: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顺应数字时代的关键变革对企业创新实践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如何影响微观员工创新却不甚明了。鉴于此,分别基于企业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将数字化转型(企业变革)、员工/顾客参与(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声誉(企业身份信号)和员工创新行为(员工产出)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开展了两项子研究,旨在明晰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影响机理。子研究一聚焦内部员工视角,对来自30家企业的322份领导—员工两阶段配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员工参与均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员工参与在数字化转型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声誉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员工参与间的关系,且进一步调节员工参与的中介作用。子研究二聚焦外部顾客视角,对来自4家虚拟社区(含22个分社区)的208份会员两阶段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顾客参与均促进员工创新行为;顾客参与在数字化转型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声誉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顾客参与间的关系,且进一步调节顾客参与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化转型对微观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并为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员工创新提供实践启示。
    7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全球视角与中国故事
    刘洋,李亮
    2022, 34(1):1-7. DOI: 10.13581/j.cnki.rdm.20211798
    [摘要](2023) [HTML](1729) [PDF 494.76 K](0) 引用文本
    摘要:
    8  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创新效率
    白俊红,陈新
    2022, 34(6):67-78. DOI: 10.13581/j.cnki.rdm.20211722
    [摘要](2022) [HTML](1521) [PDF 97.97 K](0) 引用文本
    摘要: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下,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对中国加快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中国大陆分地区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熵值法和随机前沿方法,分别测算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创新效率,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能否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研究发现,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区域创新效率,并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了其他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在考虑了不同的空间距离权重矩阵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研究结论为充分有效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而促进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政策启示。
    9  “数据驱动”与“能力诅咒”:绿色创新战略升级导向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悖论
    王旭,张晓宁,牛月微
    2022, 34(4):51-65. DOI: 10.13581/j.cnki.rdm.20211750
    [摘要](1877) [HTML](1104) [PDF 1.33 M](0) 引用文本
    摘要:
    企业摆脱对反应型绿色创新的低端锁定,向前摄型绿色创新战略升级,是中国绿色发展的战略导向从“被动性环境治理”向“主动性价值创造”转变的重要途径。而大行其道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可能对绿色创新战略升级产生“双刃剑”作用。本文以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战略升级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边界。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战略升级具有“数据驱动”和“能力诅咒”两种效应,两种潜在机制的结合使得二者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一种战略悖论,并体现为显著的倒U形关系;组织的业绩反馈情境构成了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战略升级的内部作用边界,业绩顺差引致的利益相关者治理能够强化“数据驱动”和“能力诅咒”两种效应;作为外部边界条件,社会网络带来的信息优势能够加速“数据驱动”效应,但其诱发的组织间同群效应却能够强化“能力诅咒”作用机制。本文不仅能够为绿色创新战略选择动因的相关研究提供增量的理论贡献,并能在绿色创新导向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0  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脉络梳理与整合框架构建
    朱秀梅,林晓玥
    2022, 34(4):141-155. DOI: 10.13581/j.cnki.rdm.20211174
    [摘要](1770) [HTML](1800) [PDF 4.31 M](0) 引用文本
    摘要:
    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实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但数字化转型研究呈现出碎片化和模糊化特征,急需能够“穿针引线”,即既能系统呈现已有研究脉络,又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整合框架的理论研究。为此,本文按照“梳理—拓展—整合”的逻辑,首先分析数字化转型现有研究的演化脉络,剖析转型的类型、前因、结果和动态演化四大研究主题,进一步发展数字化转型概念,梳理技术创新理论、生态理论和战略理论三大理论基础;其次,拓展产品、服务、流程、模式和组织5类数字化转型的内容和特征,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POMPS”五角模型,尝试揭开5类转型之间的协同关系;最后,结合现有研究,从系统和动态视角构建数字化转型的整合研究框架,指出值得深入探究的6个重要议题。本文系统展示了数字化转型研究的发展脉络、主题焦点和理论前沿,并构建整合框架指引和启示未来研究。
    11  稳中求变?高管团队稳定性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王浩军,卢玉舒,宋铁波
    2023, 35(2):97-110. DOI: 10.13581/j.cnki.rdm.20220674
    [摘要](1667) [HTML](1001) [PDF 204.46 K](0) 引用文本
    摘要:
    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统一的转型认知以及连贯的转型战略仍是大多数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所面临的重重阻碍。鉴于此,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试图从高管团队稳定性视角,剖析组织层面的主观能动性在破解数字化转型困局所发挥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稳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团队的技术熟悉度正向调节高管团队稳定性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负向调节高管团队稳定性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技术熟悉度对高管团队稳定性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增强效应将会削弱。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高管团队稳定性影响企业决策的认知,而且为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了指导。
    12  绿色信贷政策与出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武力超,王锐,方心怡,叶添
    2022, 34(4):66-80. DOI: 10.13581/j.cnki.rdm.20211690
    [摘要](1635) [HTML](300) [PDF 746.25 K](0) 引用文本
    摘要:
    绿色信贷政策可以引导银行信贷资金从高污染行业转向绿色低碳行业,从而推进绿色产业创新和经济绿色发展。基于2002—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绿色信贷政策对污染和非污染行业出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污染行业出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显著降低。异质性拓展分析的结果表明,低研发密集度、国有、固定资产占比低、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以及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低和环境规制水平低的污染行业出口企业在政策实施后均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而高研发密集度、非国有、固定资产占比高、外部融资依赖程度低以及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和环境规制水平高的污染行业出口企业受到的影响均不显著。此外,影响机制的检验结果显示,融资成本在绿色信贷政策与出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在“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如何更好地推动出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绿色创造力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作用机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解学梅,韩宇航,李国燕
    2022, 34(4):21-37. DOI: 10.13581/j.cnki.rdm.20220116
    [摘要](1585) [HTML](1168) [PDF 1.35 M](0) 引用文本
    摘要:
    全球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绿色转型的严峻压力,绿色创新已成为其实现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307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不同所有制和绿色培训水平下绿色创造力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作用机制,深入揭示新兴经济体制造业企业绿色创造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表明,绿色创造力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产品创新在绿色创造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此外,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绿色创造力对绿色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绿色培训正向调节绿色产品创新在绿色创造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深化了绿色转型时代背景下绿色创造力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解,对于引导制造业企业积极实施绿色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14  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的多边关系研究: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
    陈雪琳,周冬梅,鲁若愚
    2023, 35(1):60-71. DOI: 10.13581/j.cnki.rdm.20211717
    [摘要](1580) [HTML](1595) [PDF 226.10 K](0) 引用文本
    摘要:
    有效关系管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随着平台生态系统在数字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深刻理解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所面临的多边关系越发显得重要。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多边关系的形成进行理论溯源。接着,基于价值创造、传递、获取的过程,对互补者所面临与平台所有者、其他互补者以及用户之间的多边关系以及关系管理进行梳理,并按照“前因—行为—结果—情境”的逻辑构建未来研究框架。本文从微观视角探讨互补者的多边关系,挖掘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的交互环境,完善了平台生态系统问题的研究角度,为进一步探索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的行为逻辑奠定了基础。
    15  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国外文献回顾与展望
    焦豪,马高雅
    2023, 35(2):144-157.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595
    [摘要](1565) [HTML](1612) [PDF 418.68 K](0) 引用文本
    摘要:
    创业生态系统已成为创业研究的重要主题,对建设系统性创业支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于以往基于单一要素视角对创业活动的研究,创业生态系统关注主体互动及其所处环境对创业活动的支持,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运用编码方法进行文献梳理分析,提炼总结出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详细论述创业生态系统的当前研究主题:基于创业生态系统概念界定的系统类型划分与测量研究、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模式与治理机制研究、创业生态系统的不同层面影响以及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演化路径研究。最后,为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研究,从4个方面提出未来可以进一步关注的研究问题。研究结果对于清晰创业生态系统当前的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6  数字化转型、吸收能力与制造企业双重绩效——地区数字化水平的调节作用
    肖静,曾萍,任鸽
    2023, 35(2):129-143. DOI: 10.13581/j.cnki.rdm.20220074
    [摘要](1548) [HTML](2720) [PDF 177.45 K](0) 引用文本
    摘要: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制造企业能否以及如何提升财务和环境双重绩效对构建持续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基于资源和能力视角,采用2015—2020年140家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差异性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地区数字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环境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强;吸收能力仅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财务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但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绩效间没有发挥中介效应;地区数字化水平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吸收能力和企业双重绩效的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双重绩效的影响在企业产权性质、企业成长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深化了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企业双重绩效之间关系的认识,对于引导制造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
    17  长三角一体化: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杨洋,杨翼昂,夏敏
    2023, 35(2):1-14. DOI: 10.13581/j.cnki.rdm.20220345
    [摘要](1513) [HTML](933) [PDF 1.40 M](0) 引用文本
    摘要: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已成为各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但该领域研究却呈现碎片化、零散化状态。为了系统地分析长三角一体化研究的脉络、进展及空缺,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首先,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厘清了不同阶段的情境特征及其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其次,基于知识图谱分析,识别出长三角一体化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和主题。最后,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研究的阶段现状,从动力体系、赋能机制、协同与演化、治理体系4个方面提出长三角一体化的研究展望,以期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18  从产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能力重构视角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研究
    陈晓颖,邱国栋
    2022, 34(1):39-53. DOI: 10.13581/j.cnki.rdm.20210824
    [摘要](1444) [HTML](2621) [PDF 1.93 M](0) 引用文本
    摘要:
    在数字化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将战略思维从产品主导逻辑升级为服务主导逻辑,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能力重构视角深入分析3家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主导逻辑升级现象。结论显示:企业从产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的升级可以解构为核心资源、价值创造以及创新模式的转变,能力重构在这一主导逻辑升级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机制,具体表现为适应能力重构、学习能力重构与创新能力重构。本文最终所形成的理论框架,填补了现有文献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主导逻辑升级现象关注不足所造成的理论缺口,并对实践中欲利用数字化实现主导逻辑升级的企业给出借鉴与参考。
    19  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路径:创业共创视角的案例研究
    周文辉,刘德武,朱赛
    2023, 35(1):146-157. DOI: 10.13581/j.cnki.rdm.20220246
    [摘要](1374) [HTML](2023) [PDF 3.21 M](0) 引用文本
    摘要:
    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实现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方向,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路径充满复杂性与挑战性,现有文献尚未作出有效回答。通过兴盛优选案例研究发现: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经历了开发探索、聚焦验证和复制扩张的3个阶段,分别面临认知瓶颈、资源瓶颈与能力瓶颈,企业相继采取学习型创业共创、整合型创业共创与赋能型创业共创,先后实现了业务在线化、运营平台化和决策数智化。本文提炼出“瓶颈识别—创业共创—平台构建”的路径模型,揭开了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过程“黑箱”,拓展了创业共创理论的应用边界,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提供了重要启示。
    20  数字平台竞争问题综述和研究展望
    伏啸,李玲芳,居恒
    2022, 34(6):1-13. DOI: 10.13581/j.cnki.rdm.20220546
    [摘要](1329) [HTML](1387) [PDF 108.00 K](1) 引用文本
    摘要: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平台企业在过去10年间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大型平台企业在崛起过程中产生的反竞争担忧也日益突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加强立法和执法以遏制平台经济中的新型垄断行为。在此背景下,推动平台经济反垄断监管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经济学的前沿研究成果,详细梳理和论述了平台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竞争机制,阐释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典型竞争问题和传统反垄断分析范式在平台经济领域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发展平台经济反垄断监管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期实现更为精准、有效和及时的监管。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